【筆記】大腦、演化與學習系列講座 語言的演化發展與差異


http://case.ntu.edu.tw/brain/page02.html
這是這一期的CASE探索講座,原本以為或許沒有人去聽,沒想到大爆滿,還要另開一間視訊教室,不過想想CASE的講座也辦了許多期,口碑早已建立,而且題材都很棒,演講者也很棒,真的非常值得去聽。而且就算沒有時間,它也提供線上影音觀看,只是會晚一點上線。


對於語言方面的主題有興趣,主要是受到甲骨文課程的影響,雖然是學習甲骨文,但是老師也多加了許多例如文字的演化,不同文字的比較(主要是古文字),甚至是語言文字的特性與對思想的影響,十分有趣!也因此我去聽了這場演講作為延伸。下面只是筆記,內容都是所聽到的,只是分享一下,最好還是去官網收看演講,十分精彩的。

so we really are , our brain !
http://www.bris.ac.uk/synaptic/basics/


前言
人類之所以與其他物種不同,正因為我們由大腦的演化得到了獨特性,與社會性。人類的新生嬰兒其實算是早產兒,並不像有些動物,一出生就具備了基本的生存能力,需要經過長達十數年的學習過程,大腦,幫助我們做決定,學習新事物。


目錄
1. 語言為何?- 動物與人類的差異,動物是否有語言,植物是否也有語言?
2. 語言的發展 – 共同階段,文化差異。
3. 語言側化 – 性別,左右手慣性。
4. 語言疾病 – 閱讀障礙,精神分裂,自閉症。


是否只有人類有語言呢?
如果說,蜜蜂的八字舞向同伴告知花蜜所在,這就是所謂的有效的溝通系統,是否算作語言呢?
語言以廣義的定義來說,任何物種甚至植物都有語言來溝通。
在美國,猩猩Washoe學習手語(american sign language)並且可以用手語與人溝通,但是發現學到第30個字就已經是極限了,而這個極限,大約相當於人類2歲孩童。
京都大學曾經做過實驗,利用燈光的明暗組合來訓練猴子記憶,用以研究猴子的記憶力,發現有訓練猴子的記憶力甚至比人類還好,可以記住十幾個訊號,而人類平均記住7個。
(所以,或許動物有溝通系統,但是人類的語言仍是非常特別!)


人類語言的特點
(1)溝通性 (communicative) – 無庸置疑,使用語言的目的就是要溝通的。
(2)獨斷性 (arbitrary) – 為何要使用這樣的表達,這樣的文字,就是被規定的,無所謂為什麼。
(3)具有特定結構或規則 (structure) – 無論是何種語言,英文、中文、日文、….都具備主詞、動詞、等,也具有文法結構。例如說,大部分語言,動詞放在句子中間,不過日文很特殊,動詞是放在後面的,德文也是。(另外,日文有PTK規則,也就是轉音現象,日本人自然而然就會這樣發音)
語言可以歸納出規則性來的,以英文來說,過去式就是V+ed,如果不告訴美國的孩童 go的過去式是went,那麼遇到這樣的句子時,通常都會自動加上ed,即使沒人告訴他,孩子自己就會歸納出來這樣的規則。
(4)   層次性 (multiple level) – 包含篇章、句子、單字、聲音,這些層次反映了語言學習的特色。例如說中文的常用字,也就是足夠溝通、看懂招牌食譜、簡單的報導等所使用的最少字彙,這樣的中文常用字大約是4千到5千字,而康熙字典可是有1萬字。英語系國家一個高中生所學會的常用字數目呢,是6萬字!(聽到這裡大家都發出一聲驚呼)為何會差這麼多呢?當然不會是我們比較懶惰學習。而原因當然不只一個,有可能是許多中文單字只需要組合就可以表達出各種意思,又或許是英文的許多單字在核心字母上面前後加一些,就可以成為一個新的單字了,所以數量當然加倍了。
(5)   創造性 (productivity)  - 新的使用法,新的字總會被創造出來,例如新新人類的語言:機車、隨身碟、屌、囧。
(6)   動態性 (dynamic) – 語言是會演進的,使用的詞彙或許現在已經淘汰,而有新的用法。變動最多的是名詞動詞,而介係詞不會差異太大。

語言的發展
出生前 :胎兒對母親的聲音有反應,但是對父親的聲音沒有(父親要失望了…..但是下面有更令人失望的),這或許是生存演化上的需要。
嬰兒期 :咕嚕聲 (cooing) ,能夠發出所有人能發出的聲音,這是嬰兒在探索自己的發音器官。而此時,嬰兒也能辨別特定音素,可惜到一歲以後這樣的能力就會失去。例如說,東方人不太會分辨 『r』『l』的音,但嬰兒時期可以,或許在學習語言的過程當中,因著語言與文化的特殊性,有些能力就是必須捨棄,而專注於發展其它的能力。
牙牙學語 (babbling) ,單或雙字時期 (one- and two- word utterance) 例如說,孩童會開始叫『媽媽』『爸爸』『餓餓』等等語彙,但是對於語彙的掌握不足,有時會有過度延伸的錯誤發生,例如說,一歲以下的幼童會對陌生人叫爸爸的情形,這是因為幼童認為只要是男人就叫爸爸。此期的語言還有一個特色,就是電報式語言,精簡,缺乏冠詞介係詞只有名詞動詞。
大約四歲以後,基本的語言結構就完成了,也就是說話像一般的大人。

語言學習的特色
1.
模仿(imitation) – 學習自己父母的說話方式。
2. 制約(conditioning) – 有時需要強迫體罰的學習。
3. 關鍵期(critical period) – 語言學習有黃金期,過了此時,以後便不可能再學會語言了。曾經有過因為飛機失事在蠻荒地區存活的孩童,由動物撫養長大,類似泰山的故事,但是這是真實的例子,這樣的孩子被帶回人類社會以後,嘗試要教會他語言,但是終其一生都只能發出類似牙牙學語的聲音。

語言的文化差異
(這部分受限於時間著墨很少,但是個人認為十分重要,希望以後主辦單位有機會能再針對此一主題辦演講囉)
字彙聯想 (Word association) :由心理大師榮格發展,這是一個了解概念如何儲存的方法。例如說,提到椅子會聯想到什麼,多數的回答都與類別、屬性、功能、材質等有關,這些字彙的關聯性,構成了語意網路,這是一個各種詞彙語意關係遠近的關係圖。若是受試者回答的都是一些奇異的,沒有太多相關字彙,多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徵,稱為『失序語意聯結』。
 在功能性磁振造影掃瞄( fMRI )進行字彙聯想測驗,會發現大腦分辨語言關聯的區域多為同一區,且有左側化現象。針對台灣地區大學生與小學生的字彙聯想試驗中,在相關性高的字彙組,反應時間較短,關聯性越低的字彙組,反應時間越長,不論年齡這趨勢是相同的,而小學生花的思考時間較長一些。另外,比較台灣跟國外孩童,還可發現,國外孩童之大腦語言關聯活躍區比較屬於語音辨識,而台灣的孩童比較傾向字型辨識的區域。附帶一提,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是過多大腦活動,連一般人不會有的右側腦也有。(由於時間關係關於語言疾病方面沒辦法多講)
智力測驗 : 也有文化的差異性,智力測驗的方法是法國人設計的,所以東方人或是黑人來測驗的話,得到的分數通常較低,這並非是因為東方人或是黑人智力比較滴下,而是語言的組合影響思考的模式使然。
在語言主掌的腦部區域,男女也有別,男性只有在左腦,而女性則左右都有,在腦傷的病人中可以看出此差異,男性若是傷到左腦,則語言功能會受到很大影響,女性則影響不大。另外,若是孩童的語言形成時期傷到腦部語言區域,其實是會進行補償作用,換成另一個區域來發展的。

留言